21-22年度第一学期小三班课题计划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方案    21-22年度第一学期小三班课题计划

微型课题《幼儿撕贴艺术教育的指导与研究》

小三班

一、课题的提出:

撕贴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探索撕贴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幼儿增强注意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撕贴时,可以把自己撕下得到纸想象成任何的东西,进行构图。在撕贴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在做做玩玩中培养起来。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其手、眼初步协调,但尚未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肌肉的发展遵循着早期的大肌肉动作逐渐到小肌肉动作再到精细肌肉动作的顺序。因此,在本学期撕贴活动开展中,我们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引导幼儿先随意撕纸,掌握撕的方法;再引导幼儿尝试撕长条,由粗到细;最后学习撕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逐步提升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在活动开展中,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提升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撕纸粘贴的各种工具,帮助幼儿学习双面胶、糨糊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要安全使用各种工具。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尝试随意撕及按形状撕,学习撕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尝试进行撕纸、折纸粘贴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操作,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达,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情趣想象,启发幼儿引导幼儿根据撕贴形状粘贴简单的生活物品,学习用纸质材料按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简单的物象,培养幼儿认真专注的能力。

5.丰富幼儿对于各种动物、植物、人物方面的知识,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外形特征,为幼儿撕贴活动提供知识基础。

6.培养幼儿良好的纸工操作活动习惯,在活动中能够安静倾听、认真探索,活动后能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操作材料及物品收归,进一步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1.研究对象:小3班全体幼儿

2.研究时间:20219月—20221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动幼儿撕纸的兴趣。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刺激,二是内部动力。前者是采用新鲜的内容、新奇的形式、新颖的材料去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注意力,促进幼儿很快地投入活动。后者是把外部刺激的好奇心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内部动力,使幼儿保持持久的参与兴趣。而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虽然在生理方面对撕纸活动表现出一种自然的需要,常可见他们撕撕、剪剪、贴贴,但这只是一种最低层面上的动手的需要;他们有表现的需要,但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手、眼、脑之间的协调性差,脑和视觉对手的控制能力较差,手的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在用手工形式表达自我的愿望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使他们的表现和与人交流受到影响。心理方面正处于无意注意占优势,具体形象性记忆、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活动中他们是非常情绪化的,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因此,教师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就有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专注,要使他们对撕纸活动保持稳定的兴趣,应注意使撕纸活动游戏化,

2.进行有目的地撕纸训练。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刚开始的几次活动,可先安排幼儿进行任意地撕纸。因为小班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撕纸的方法准确的说是“拉”,如果拉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教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及掌握,可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撕纸的正确方法(左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纸头,“撕撕、移移,撕撕、移移”……),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边说边撕,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了撕纸的方法,然后教师再从撕长条纸(长方形)入手,如:撕面条,为每组幼儿桌上放一个盆子,引导幼儿将撕下的面条装在盆子里,要求幼儿将纸撕开变长条就可以了。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求幼儿将纸撕成长条,还必须撕的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

3.家园合作、巩固掌握。为了巩固和提高幼儿的纸工技能,发展智力。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尺寸的彩纸供幼儿活动时撕贴;并且为幼儿布置一块展示“天地”。可以让幼儿随时随地的把新作品展示给大家。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吸纳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为方案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及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分析状况,设计、开展幼儿撕贴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为实施方案的调整、修订提供依据。形成一个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解决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个案分析法:选定案分析的对象,在设定的创造意识及兴趣、感悟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表现情绪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方面进行跟踪调查、观察研究。

4.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积累材料,总结和推广经验。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对撕贴活动进行理论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的课题分工责任制,实施课题研究。深入研究,不断修改研究方案,写出阶段性小结,并以研究课、活动方案等形式展示研究的进展与深入情况,及时反馈研究信息,收集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在撕贴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幼儿变化:希望通过开展撕贴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希望幼儿能够掌握撕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独立创作作品,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2.教师变化:通过教师能够通过撕贴活动的开展在课程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实的课程理论。

3.呈现的文字成果:课题完成总结报告。进行研究总结工作,以论文、活动方案、研究课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写出结题报告。

2021年9月1日 07:35
浏览量:0